法人是否可能依民法184條規定負自己
最高法院 108 年度台上字第 2035號判決要旨:「法人依民法第26 至28條規定,為權利之主體,有享受權利之能力;為從事目的事業之必要,有行為能力,亦有責任能力。又依同法第28條、第188條規定,法人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之成立,係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人,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,或其受僱人因執行職務,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時,始與各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。惟民法關於侵權行為,於第184 條定有一般性規定,依該條規定文義及立法說明,並未限於自然人始有適用;而法人,係以社員之結合或獨立財產為中心之組織團體,基於其目的,以組織從事活動,自得統合其構成員之意思與活動,為其自己之團體意思及行為。再者,現代社會工商興盛,科技發達,法人企業不乏經營規模龐大,構成員眾多,組織複雜,分工精細,且利用科技機器設備處理營運業務之情形,特定侵害結果之發生,常係統合諸多行為與機器設備共同作用之結果,並非特定自然人之單一行為所得致生,倘法人之侵權行為責任,均須藉由其代表機關或受僱人之侵權行為始得成立,不僅使其代表人或受僱人承擔甚重之對外責任,亦使被害人於請求賠償時,須特定、指明並證明該法人企業組織內部之加害人及其行為內容,並承擔特殊事故(如公害、職災、醫療事件等)無法確知加害人及其歸責事由之風險,於法人之代表人、受僱人之行為,不符民法第28條、第188條規定要件時,縱該法人於損害之發生有其他歸責事由,仍得脫免賠償責任,於被害人之保護,殊屬不周。法人既藉由其組織活動,追求並獲取利益,復具分散風險之能力,自應自己負擔其組織活動所生之損害賠償責任,認其有適用民法第184 條規定,負自己之侵權行為責任,俾符公平。」
上開最高法院判決肯認法人侵權能力,而可能依民法184條規定自己之侵權負責。惟關於法人適用民法184條是否有何要件上之限制(例如是否限於法人組織活動所生之損害賠償責任?是否須不符合民法第28或第188條規定時,始有民法184條規定之適用?),尚待繼續觀察實務發展。
上開最高法院判決肯認法人侵權能力,而可能依民法184條規定自己之侵權負責。惟關於法人適用民法184條是否有何要件上之限制(例如是否限於法人組織活動所生之損害賠償責任?是否須不符合民法第28或第188條規定時,始有民法184條規定之適用?),尚待繼續觀察實務發展。